选择终结生命的方式来抗争心理压力,两名高中生跳楼身亡的悲剧令人心里无比沉重。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不断增高,学生跳楼等自杀事件并非偶然现象,应引起足够的重视,要建立必要的学生心理救助制度。
我们的学生能否喝到一碗心灵鸡汤呢?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说,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、青少年中,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,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、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。国家教育部早就下文要求中小学配备心理老师,尽管与身体健康相比,心理健康同等重要,甚至更为重要,但80%的学校在心理课程设置、课时安排、师资配置等方面,其关注度远远不够。
我们不妨做这样一项调查,问问学生,快乐是什么?大多数的回答可能就是:没有作业就是最大的快乐。一方面说明,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,另一方面则说明,学生不知道也体会不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、幸福。在唯分数论大行其道的现实面前,学生被扭曲的身心显得更加脆弱,更加需要一种心理情绪上的释放与关怀。
应该看到,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,也是叛逆心理的集中爆发期,必须进行较为科学的心理干预。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,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扭曲,无疑会影响到身心健康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士说:我们在心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,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人生。心理救助就是对发生情绪危机和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咨询、心理疏导、心理治疗,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心理状态,防止精神障碍之类疾患及其相关后果的发生。